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1對1體驗

高一人教版物理課本必修一解析!北京高一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2020-03-30 15:18:53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點擊領取→高中人教版全套電子教材+全科知識點匯總

  高一人教版物理課本必修一解析!北京高一的你少有不能錯過!高一人教版物理課本有些什么內(nèi)容?必備的知識點有哪些?今日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一人教版物理課本必修一解析!北京高一的你少有不能錯過!給高一的你加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重、難點梳理

  先進章運動的描述

  先進節(jié) 質(zhì)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質(zhì)點的概念,通過實例分析知道質(zhì)點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個理想模型。在具體事例中認識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作質(zhì)點,體會質(zhì)點模型在研究物體運動中的作用。

  2、知道參考系概念,通過實例的分析了解參考系的意義。

  3、在具體問題中正確選擇參考系,利用坐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及其運動。體會研究物理問題中建立參照系的重要性,體驗數(shù)學工具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質(zhì)點概念建立

  2、難點:參考系選擇及運動判斷問題

  3、疑點:質(zhì)點模型確定

  4、易錯點: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作質(zhì)點的問題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13 第3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視與科技、文化相滲透。

  第二節(jié) 時間和位移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實例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并用數(shù)軸表示時刻和時間(間隔),體會數(shù)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應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過實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區(qū)別,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知道時刻與、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用坐標系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位移的矢量性、時間與時刻的理解

  2、難點: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標系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

  3、疑點:位置、位移的關系

  4、易錯點: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問題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16 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從生活出發(fā)考察位移、路程及時間、時刻問題,從生產(chǎn)生活出發(fā)體會引出矢量和標量的實際意義。

  第三節(jié)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學要求:

  1、理解物體運動速度的意義,知道速度的定義式、單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義,并用公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認識有關反映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的儀表。

  3、知道瞬時速度的意義,在具體問題中識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體會極限的數(shù)學思想。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物體運動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理解

  2、難點:瞬時速度的理解

  3、疑點: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關系

  4、易錯點:速度和速率區(qū)分、速度的矢量性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21 第3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微元思想、極限思想處于物理瞬時速度問題,從而利用時間間隔趨于零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時速度。關注社會生活,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第四節(jié)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測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2、會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會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3、對于具體問題,使用v—t圖像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會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2、難點:打點計時器結(jié)構(gòu)認識及使用、v—t圖像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3、疑點:利用紙帶信息求解瞬時速度、平均速度

  4、易錯點:瞬時速度問題、時間間隔選取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27 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教材引入做一做、科技漫步等信息貼近科學、技術與社會,注意培養(yǎng)孩子實驗能力及處理實際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節(jié)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式和單位。

  2、用加速度定義式進行,并根據(jù)加速度與速度方向間的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及其區(qū)別,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

  4、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加速度的定義式和單位

  2、難點: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及其區(qū)別

  3、疑點: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4、易錯點: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31 第1題、 P.32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利用圖象方法處理物理問題,借助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速度與時間關系。利用比值法建立速度變化快慢,即加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先進節(jié)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根據(jù)相關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并熟練操作

  2.會運用已學知識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3.會用表格法處理數(shù)據(jù),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圖象處理數(shù)據(jù) ,從圖象中得出物體運動規(guī)律

  5.掌握畫圖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簡潔語言進行闡述.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根據(jù)實驗要求設計實驗,完成某種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2.對打出的紙帶,會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點的瞬時速度.

  3.初步學會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猜測、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4.認識數(shù)學化繁為簡的工具作用,直觀地運用物理圖象展現(xiàn)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

  5.通過實驗探究過程,進一步熟練打點計時器的應用,體驗瞬時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小車運動的設計,培養(yǎng)孩子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并鍛煉其思考的全面性、準確性與邏輯性.

  2.通過對紙帶的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圖象展現(xiàn),培養(yǎng)孩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能使孩子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3.在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猜測過程中,提高孩子合作探究能力.

  4.在對現(xiàn)象規(guī)律的語言闡述中,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體現(xiàn)了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間的關聯(lián)性,使自己融入社會.

  5.通過經(jīng)歷實驗探索過程,體驗運動規(guī)律探索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1)圖象法研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對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探究

  2、難點:

  (1)各點瞬時速度的

  (2)對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規(guī)律的研究

  (3)用機繪制速度時間圖象

  3、疑點:

  (1)“舍掉開頭-些過于密集的點子,為了便于測量,找一個點當做計時起點。”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

  (2)“描出的幾個點大致……能夠全部落在直線上。”一段話的意義。

  4、易錯點:描點法作速度圖象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訓練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在求瞬時速度時用了近似的方法

  (2)在畫速度圖象時用了平圴的方法

  第二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v-t圖象。

  (2)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概念和特點。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并會應用它進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孩子初步了解探究學習的方法.

  (2)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數(shù)形結(jié)合的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

  (2)培養(yǎng)孩子建立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唯物主義觀點。

  (3)培養(yǎng)孩子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概念和特點。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的推導及其應用

  2、難點:應用v-t圖象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

  3、疑點:加速度何時為正何時為負

  4、易錯點:孩子可能會把加速度看成等于速度圖線的傾角的正切值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訓練 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根據(jù)速度圖線與加速度公式得出速度公式體現(xiàn)了科學的推理方法

  (2)若由加速度公式直接得出速度公式則體現(xiàn)了用數(shù)學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第三節(ji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 at2/2.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4.理解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位移.

  5.能推導并掌握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v2-v02=2ax.

  6.會適當?shù)剡x用公式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近似推導位移公式的過程,體驗微元法的特點和技巧,能把瞬時速度的求法與此比較.

  2.感悟一些數(shù)學方法的應用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微元法推導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導速度位移關系,培養(yǎng)自己動手的能力

  2.體驗成功的快樂和方法的意義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x=vot+at2/2及其應用.

  (2)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v2-v02=2ax及其應用.

  2、難點:

  (1)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位移.

  (2)微元法推導位移時間關系式.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x=vot+at2/2及其靈活應用.

  3、疑點:非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圖象下方的面積的數(shù)值也等于位移嗎?

  4、易錯點:汽車剎車后某一時間內(nèi)位移的求解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訓練 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法與極限思想

  第四節(jié) 自由落體運動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進行分析

  3.知道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能運用自由落體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由孩子自主進行實驗探究,采用實驗室的基本實驗儀器——打點計時器,記錄下運動的信息,定量的測定重物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探究運動規(guī)律的同時讓孩子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方法

  1.培養(yǎng)孩子利用物理語言歸納總結(jié)規(guī)律的能力

  2.引導孩子養(yǎng)成進行簡單物理研究習慣、根據(jù)現(xiàn)象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導孩子學會分析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jié)自由落體的加速度g隨緯度變化的規(guī)律

  4.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盡量為孩子提供制定探究計劃的機會,根據(jù)孩子的實際能力去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調(diào)動孩子積極參與的興趣,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能力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認識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并能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解決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2、難點:自由落體運動中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為g

  3、疑點:各地的重力加速度為什么不同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訓練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運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體,研究物體下落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

  第五節(jié)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落體運動研究的史實,了解邏輯推理的特色

  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說都須要有實驗驗證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讓孩子初步體會抽象思維、提出假說、科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2.通過史實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規(guī)律的過程,體會其推理方法的奧妙,同時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規(guī)律的幾個必要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了解體會一些科學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滲透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

  2.通過了解史實能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和科學的方法觀,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認識觀

  3.經(jīng)歷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過程,體驗數(shù)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對客觀世界發(fā)現(xiàn)之旅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了解探索過程,明確探索的步驟,同時了解實驗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從中提煉自己的學習方法

  2、難點:“觀點—思考—推理—猜想—驗證”是本節(jié)的重點思路,也是培養(yǎng)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參考

  三、教學資源: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提出假設--數(shù)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先進節(jié)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學要求:

  1、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2、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

  4、知道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定義。

  5、知道重心的含義。

  6、了解四種相互作用。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1)力的概念,圖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難點:(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3、疑點:(1)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是否可能有力的作用

  (2)重力是否等于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

  4、易錯點: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定義和重心的含義。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57 2.(4)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知道人類認識力的作用是從力的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開始的。能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有關。能通過多個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動手,找不規(guī)則薄板重心的實驗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并通過重心的概念滲透“等效代換”的理物方法。

  第二節(jié) 彈力

  一、教學要求:

  1、知道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

  (3)實驗設計與操作。

  2、難點:彈力的有無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3、疑點:(1)發(fā)生形變的物體是否一定會有彈力產(chǎn)生

  (2)是否形變量越大彈力就越大

  4、易錯點: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的方向。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60 3.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過歸納得出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學會用放大的方法去觀察微小形變,知道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作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

  第三節(jié) 摩擦力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問題中,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較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磨擦因數(shù),會在具體問題中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到摩擦因數(shù)的因素。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部分。重點是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特性和規(guī)律,通過演示實驗得出關系Ff=μFN。

  2、難點: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初中的知識,往往誤認為壓力FN的大小總是跟滑動物體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須指出只有當兩物體的接觸面垂直,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動時,壓力FN的大小才跟物體所受的重力相等。

  3、疑點:(1)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與運動方向相反,

  (2)摩擦力是否一定為阻力

  4、易錯點:在具體問題中滑動摩擦力,判定摩擦力方向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65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及摩擦力的特點,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qū)別對比,培養(yǎng)孩子分析綜合能力。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jié)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和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力的合成

  一、教學要求:

  1、掌握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共點力的合成的法則,也是一切矢量合成與分解所遵循的法則,需要孩子深入理解并掌握。而由代數(shù)的“求和”到矢量的“合成”,是對孩子頭腦中中已定型的數(shù)形觀念的沖擊。

  2、難點:“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

  3、疑點:合力是否大于每一個分力

  4、易錯點: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67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獲取知識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引導孩子手腦并用,分析與綜合相結(jié)合,以提高探索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第五節(jié) 力的分解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

  3、會用圖示法根據(jù)實際要求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分力。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力的分解。

  2、難點: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間的確定

  3、疑點:力的分解是否只需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行

  4、易錯點:力的分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70 2.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從物體的受力情況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學會等效替代,培養(yǎng)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先進節(jié) 牛頓先進定律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的關系的不同認識,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理過程和結(jié)論,知道理想實驗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頓先進定律的內(nèi)容和意義。

  3、聯(lián)系生活實例,知道什么是慣性,知道慣性大小與質(zhì)量有關,并正確解釋有關慣性的現(xiàn)象。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運用慣性概念,解釋有關實際問題

  2、難點:

  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對牛頓先進定律的理解

  3、疑點:

  牛頓先進定律是否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

  4、易錯點:

  力和運動關系實際應用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75問題與訓練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理想實驗的方法

  第二節(jié)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實驗探究和具體實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理解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

  2、經(jīng)歷實驗方案的制定和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過程,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探究加速度與力、 質(zhì)量的關系:

  通過實驗測量加速度、力、質(zhì)量,分別作出加速度與力、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圖像

  根據(jù)圖像寫出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式

  體會“控制變量法”對研究問題的意義

  2、難點:

  實驗方案的確立、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包括:

  體驗實驗探究過程:明確實驗目的、分析實驗思路、制定實驗方案、得出實驗結(jié)論

  認識數(shù)據(jù)處理時變換坐標軸的技巧

  了解將”不易測量的物理量轉(zhuǎn)化為可測物理量”的實驗方法

  會對實驗誤差作初步分析

  3、疑點:為什么要作a-1/m圖像

  4、易錯點:實驗的方法與步驟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控制變量法、圖像法處理數(shù)據(jù)

  第三節(jié) 牛頓第二定律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實驗歸納,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內(nèi)容,知道牛頓第二定律表達式的含義

  2、知道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方法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進一步理解G=mg

  4、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簡單的動力學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內(nèi)容

  會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

  認識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力之間的關系(正比性、同體性、瞬時性和矢量性)

  3、疑點:

  牛頓第二定律與牛頓先進定律的關系

  4、易錯點:受力分析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82 動力學方法測量質(zhì)量

  P82 問題與訓練1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正交分解法進行力的

  第四節(jié) 力學單位制

  一、教學要求:

  1、知道單位制的意義,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學的基本單位。

  2、認識單位制在物理中的作用,并正確使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知道物理公式既確定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又確定物理量單位間的關系

  知道什么是基本單位、導出單位和單位制

  了解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學的三個基本單位

  認識單位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知道中學物理中都采用國際單位制的單位

  2、難點:

  會利用物理公式得出單位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物理量單位之間的關系,判斷運算表達式是否錯誤

  3、疑點:

  4、易錯點: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85 說一說

  P85 問題與訓練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第五節(jié) 牛頓第三定律

  一、教學要求: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含義并應用牛頓第三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通過對具體實例的觀察和演示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能找出某個力對應的反作用力

  掌握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運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難點:

  會運用牛頓第三定律解決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問題

  會區(qū)分平衡力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3、疑點: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是否受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參考系等的影響

  4、易錯點:拔河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88說一說:解釋“掰腕子”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各抒己見.這里沒有采用拔河的例子,是因為拔河的勝負還涉及腳與地面之間的作用力,情景比較復雜.

  P88問題與訓練2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實驗探究的方法

  第六節(jié) 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一)

  一、教學要求:

  1、能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初步掌握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求解基本思路和步驟.

  3、會求解一個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動力學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求解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驟

  2、難點:物體的受力分析與運動情況分析

  3、疑點:

  4、易錯點: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91問題與訓練3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動力學問題分類

  正交分解法

  第七節(jié) 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

  一、教學要求:

  1、會用正交分解法,解決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

  2、能夠根據(jù)加速度的方向,判別物體的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

  3、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條件,并對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進行簡單。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超、失重問題

  2、難點:

  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理解

  3、疑點:

  加速度向下一定的失重嗎?

  4、易錯點:

  超重、失重時重力是否變化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92例題

  P94問題與訓練3 、4、5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另外學而思愛智康的老師還為大家精心準備了:

  高中人教版全套電子教材+全科知識點匯總

點擊鏈接?https://jinshuju.net/f/p4vjuF或下方圖片即可領!

 

同時,也向您推薦高中學業(yè)規(guī)劃課程、高考志愿填報課程

點擊鏈接?https://jinshuju.net/f/HXIXwC或下方圖片即可預約!

 

以上就是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人教版物理課本必修一解析!北京高一的你少有不能錯過!的相關內(nèi)容,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有疑問或者想要獲取更多資料,歡迎撥打?qū)W而思愛智康免費電話: 更有專業(yè)的老師為大家解答相關問題!

 

相關推薦:

高一人教版各科課本都什么樣子?北京高中生學習方法分享

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2課本答案看這里!北京高一化學加油站

文章來源于百度文庫,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郵箱fanpeipei@100tal.com

文章下長方圖-高三一輪復習史地政資料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cè)邊圖-寒假1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