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李憑箜篌引》問題探究
2017-06-23 06:27:56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李賀《李憑箜篌引》問題探究!詩大約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詩人描寫音樂運用了大量豐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令人驚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李賀《李憑箜篌引》問題探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賀《李憑箜篌引》知識點大匯總
李賀《李憑箜篌引》問題探究
問題思考,師生共同探究:
1、我們先替李憑設計一張演奏會海報,畫面上應有什么?
時間:高秋 地點:中國 古典樂器:箜篌(吳絲蜀桐) 演奏者:宮廷器樂家李憑
2、參加這場演奏會的除了詩人,還有哪些聽眾。請分別介紹一下他們的身份,并描繪一下他們聽李憑演奏時的神態(tài)(討論)
(1)江娥,就是湘妃,傳說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灑淚。
。2)素女,又稱“素娥”是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善于鼓瑟。皎潔的面龐也起了愁容。
。3)紫皇,天神紫皇,天上較尊貴的神。被音樂打動。
。4)女媧,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紀女神,遠古時代,天裂地塌,災兇四起,女媧采煉五色石修補蒼天,又消除其他禍患,才使得劇烈動蕩的宇宙安定下來。女媧聽得入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斜
(5)神嫗,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樂,能彈箜篌。虛心向李憑學習箜篌技藝。
。6)老魚、瘦蛟,潛在神秘深山的幽澗中。隨音樂在水波中上下跳躍作舞。
。7)吳質(zhì),吳剛,月宮中神仙,整天伐桂。倚著桂樹,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宮中嫦娥的寵物。蹲伏在一旁,任憑露水斜飛滴在身上,也不肯離開。
(9)云,空山中凝聚著,低垂著,不肯流走。仿佛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
。10)十二門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長安方圓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門,共十二門。人們陶醉在美妙的弦樂聲中,連深秋時節(jié)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
3、通過我們找到的詩中的對李憑“粉絲”們的描繪,我們的確可以體會到李憑的箜篌演奏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力量,那么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來描摹音樂的呢?
襯托
4、襯托手法是從側面落筆,通過渲染演奏的環(huán)境氣氛,聽眾情緒變化來突出箜篌的音樂魅力,除此詩人是如何正面細致刻畫音樂的呢?
昆山玉碎,向昆侖美玉碎裂的聲音, 清脆而鏗鏘
鳳凰叫,像鳳凰對舞唱和 舒緩而悠揚
芙蓉泣露,如帶露荷花在哭泣 慘淡
香蘭笑,如蘭花在歡笑 清麗
5、這里詩人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摹聲音
擬聲,以聲擬聲
6、舉出運用擬聲手法描摹音樂得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五、比較鑒賞
閱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憑箜篌引》,比較它們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說說它們各自的藝術風格。
讓我們回顧《琵琶行》中以聲喻聲的形象化描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四弦一聲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寫凸現(xiàn)了音樂的什么特點?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聲勢;小弦切切如私語——輕幽的音韻;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而和諧;間關螢語花底滑——悠揚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而冷澀;銀瓶乍破水漿進——突發(fā)而激烈;
鐵騎突出刀槍鳴——清脆而尖銳;四弦一聲如裂帛——剛勁而激越。
參考答案:
。1)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憑箜篌引》主要描寫音樂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對于音樂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著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為側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過比喻描摹音色的強弱緩急,為直接描寫的手法,“江州司馬青衫濕”為側面烘托。
。2)風格迥異:
《李憑箜篌引》純?yōu)槊枘∫魳罚瑳]有詩人的情感寄托,風格凄寒冷艷、浪漫瑰麗。
《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在描摹音樂時也在敘事和抒情,琵琶女彈奏時的情態(tài)動作和作者的身世體驗都穿插其中,其風格平易感傷。
李賀《李憑箜篌引》問題探究!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QQ掃一掃您將獲得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