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作者介紹-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淺易的文言演說詞。它具有優(yōu)秀的演說詞的特點,同時又能體現(xiàn)出蔡元培先生先進的教學思想。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作者介紹-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知識點大匯總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作者介紹-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數(shù)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fā)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yè),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1928年在北大任職期間,銳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功課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較終實現(xiàn)功課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國近現(xiàn)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功課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huán)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與語法。”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字鶴卿,號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紹興府山陰縣。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武昌起義后回國,1912年1月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在1924、1926年中國國民黨先進次、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入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1927年,除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中央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監(jiān)察院長、代理司法部長等職外,并倡議成立大學院作為全國較高學術教育行政機關,被任為大學院院長。1928年辭去各行政職務,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1938年,被推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名聲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20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創(chuàng)造者。他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大學的性質在于研究高深學問。他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主張學與術分校,文與理通科。將“學年制”改為“學分制”,實行“選科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精簡課程,力主自學,校內實行孩子自治,教授治校。他的這些主張和措施,在北京大學推行之后,影響全國,以至有人稱他為自由主義教育家。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演說》:蔡元培先生的演講開宗明義,作為一所大學首先要明確它的性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孩子進入大學應為求學,而非僅僅達到做官發(fā)財?shù)哪康。在研究學問之外砥礪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也是大孩子所必需的。而作為學校之主體的師生應該建立一種互敬互愛、互相勸勉的關系。所有這些舉措都為北京大學“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正是這篇簡短的演說為北大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作者介紹-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rar |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作者介紹-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