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高中教育 > 高中資訊 > 正文
內容頁banner-1對1體驗

2010年全國統一高考考試大綱:文科綜合

2010-01-21 19:21:16  來源: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 文章作者:匿名

 、.診斷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診斷是由合格的高中學員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擇性診斷。高等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因此,高考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診斷內容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文科綜合能力診斷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診斷既反映學科和學科間的聯系,又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據此,本大綱擬訂了"文科綜合能力診斷"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其中"考核目標"即綜合診斷的能力目標,"要求"是分別對每一考核目標不同層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標\要求 Ⅰ Ⅱ Ⅲ


  獲取和解讀信息 獲取試題提供的信息,理解試題要求以及考查意圖。 提煉信息的有效內容和價值,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整合。 組織和應用相關學科的信息,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解讀。


  調動和運用知識 將所學知識與試題的形式和內容建立正確的聯系。 準確地運用相關知識和相關信息,認識和說明問題。 體現學科滲透,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原理分析問題。


  描述和闡釋事物 正確表述事物的現象,準確描述和解釋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作出正確的闡釋。 辯證地、歷史地考察事物,對事物進行學科的和跨學科的描述與闡釋,意義完整。


  論證和探討問題 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論證問題。 在論證中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 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問題,體現創(chuàng)新性思維。


  二、診斷范圍


  (一)政治


  先進部分經濟常識


  1.商品和商品經濟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


  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紙幣的產生和發(fā)展;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3)價值規(guī)律


  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3.企業(yè)和經營者


  (1)企業(yè)是市場的主體


  企業(yè)及其作用;公司是企業(yè)的一種重要形式;國有大中型企業(yè)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企業(yè)的兼并與破產


  (2)企業(yè)的經營者


  國有企業(yè)經營者的地位;企業(yè)經營者的素質


  4.產業(yè)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yè)


  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積極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擴大就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5.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1)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的巨大作用


  (2)稅收與納稅人


  稅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銀行和儲蓄者


  (1)我國的銀行


  銀行的產生;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銀行的業(yè)務和作用;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2)公民的儲蓄


  存款儲蓄及其作用;債券與商業(yè)保險


  7.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1)商品服務市場


  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和特點;市場交易原則


  (2)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家庭消費的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8.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1)當代世界市場


  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經濟全球化;外匯與匯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


  (2)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關稅;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哲學常識


  1.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fā)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客觀規(guī)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從實際出發(f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辯證法


  (1)聯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把握因果聯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2)運動和發(fā)展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和發(fā)展的普遍性;正確理解發(fā)展的實質;要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


  (3)規(guī)律


  規(guī)律;規(guī)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4)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內因和外因


  內因和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7)量變和質變


  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


  (8)事物發(fā)展的趨勢


  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zhàn)勝舊事物;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9)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3.認識論


  (1)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2)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象與本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思維、合理想像在認識中的作用


  (3)實踐


  實踐的基本特征;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觀和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fā)揮集體主義的調節(jié)作用;個人活動與社會發(fā)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個人正當利益;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


  (4)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qū),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5)理想與現實


  樹立崇高理想;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6)社會實踐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文章下長方圖-高三一輪復習史地政資料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系
側邊圖-寒假1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