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北京中考歷史背誦知識點!歷史這門功課內容很多,同學們學著學著可能就不愿意學習歷史這門功課了,因為歷史就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其實不是的,同學們上課認真聽講就能理解的去記憶,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span>北京中考歷史背誦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俄國十月革命
一、俄國十月革命
1、革命爆發(fā)原因和背景:①一戰(zhàn)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xù)執(zhí)行反人民的對外政策,并力圖撲滅國內的革命火焰。③出現兩政權并存:工人士兵蘇維埃,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反動統治。⑤“七月事件”的發(fā)生。
七月流血事件:標志著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結束。
2、革命的準備:①列寧提出《四月提綱》,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裝起義方針
二、革命的經過
1、爆發(fā):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義(斯莫爾尼宮)
2、勝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領彼得格勒;晚上九點“阿芙樂爾”號向冬宮開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宮
特征: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3、政權:建立世界上先進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
B、經濟上: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yè)企業(yè)收歸國有,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
C、外交上: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一戰(zhàn)。
5、遷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鞏固政權:經三年國內戰(zhàn)爭,1920年取得勝利
3年國內戰(zhàn)爭(1918-1920),實施“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內容:實行余糧收集制,征集農民手中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對中小企業(yè)實行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
斯大林時期
1、經濟成就
(1)1928-1937年,蘇聯完成了先進、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
(2)到1937年,蘇聯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工業(yè)總產值躍居歐洲先進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由傳統的農業(yè)國變成強盛的工業(yè)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與此同時加快實現了農業(yè)集體化的步伐。
2、政治方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1)形成標志:蘇聯新憲法的制定。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
(2)特點:總體上是一種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具體表現如下:
A、經濟上,排斥市場調節(jié)和價值規(guī)律,把一切經濟活動置于指令性計劃之下。
B、政治上,黨政不分,國家所有的決策集中于黨的較高領導機構,較終集中到斯大林個人手中,民主法制匱乏,個人崇拜和家長制作風盛行。
3、評價斯大林模式:
(1)積極性:在當時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一定歷史條件下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作出偉大貢獻,它使蘇聯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變成強盛的工業(yè)國,顯示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鞏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同時期,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顯示了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
(2)消極性:
A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使農業(yè)和輕工業(yè)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
B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C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yè)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D經濟發(fā)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4、啟示(建議):
(1)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實踐中,直到改革開放前,也一直實行計劃經濟的機制,這都打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改革開放后,中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了偉大成就。
(2)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制定政策要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有效的途徑,更快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
(3)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實踐中,要堅持改革開放,重視工農業(yè)協調發(fā)展,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行。
另外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全套的學習資料,免費送給大家→2020年北京中考各科知識點、歷年試題及答案匯總
點擊領。https://jinshuju.net/f/Aqneyn
部分資料截圖如下:
以上就是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的北京中考歷史背誦知識點,希望對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什么困難歡迎撥打愛智康免費電話:!那里有專業(yè)的老師為大家解答。
相關推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