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導語:從初三升入高中后,有兩個變化,一個是學科上的內容增加,老師教學節(jié)奏加快;一個是學習方法和技巧上的轉換。
很多在初中通過理解記憶就能快速掌握的知識,到了高中,你會發(fā)現(xiàn)作用根本不大,因為高中更重理性思維,這也是導致很多同學表示自己初中時成績不錯,但到了高中卻感覺很吃力、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那么,新高一學存生哪些方面的弊病呢?該如何解決呢?
弊病1:為了做功課而做功課
初中階段,布置功課的目的相對簡單,而且大部分的知識很容易就能在課上被同學消化,功課功課更多起到一個鞏固、拓展的作用。
高中各學科的學習更注重聯(lián)系,不把知識系統(tǒng)化,是做功課效率低下的較根本原因之一,沒有系統(tǒng)化就很難有頭緒,做題耗費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對部分高中生而言,在扎實理解掌握各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做功課鞏固的同時,可以嘗試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課上多聽老師的講解思路,功課多思考、復習,理清思路,將多個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將對今后進入高三后的高考復習,起到巨大的作用。
弊病2:吃不透、抓不住學科重點
不少同學求勝心切,希望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都能學得面面俱到,結果樣樣都抓,樣樣也沒有抓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應該說每門學科的功課布置,都是結合課程重點來的。有基礎題,當然也有提高題。有些題目可以選擇不做,功課貴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時間可以是放在學科重點上來進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功課不僅高效,而且高質量。
弊病3:忽視基礎,題目做得多而雜
高中學科增加了,自然功課也會增多。許多同學漫無目的地做題,較基本的東西還是學得模棱兩可,沒有過關,經過大量做題以后,反而鞏固了或者默認了某種不正確的認識,但是自己卻沒有發(fā)現(xiàn)。
說得直白一點,高中日常的學習是為高考打基礎做準備的,而近幾年高考越來越注重在基礎之上考查同學們的能力,只有對基礎知識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題才是較有效的。
所以在日常做功課的過程當中,要多做基礎題,由基礎題再到提高題、到高難題等,一步一步自己解題的能力。除了教材上的練題目,適當的課外輔導訓練也是需要的,較好每個知識點都對應的試題訓練,鞏固功課功課的效力。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