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說了不算”的院長要“當家理財”
基層學院的院長們,或許是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他們將從原本“說了不算”的干部,轉(zhuǎn)變?yōu)檎嬲?ldquo;當家理財”的“一把手”。所有預算、報銷都要求院系自己把關,院系一把手簽字。
權力來了,責任也隨之而來。
劉承功說,以往在學院里,那些“神氣活現(xiàn)”的都是“學科帶頭人”——他們可以跳開院長,直接到學校各個處室去申請項目、申請經(jīng)費。未來,能不能多爭取到一些經(jīng)費,得看院長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
“先進次撥款,可能還會有慣性,老牌專業(yè)、老師多的專業(yè)經(jīng)費會多一些。第二次撥款,就要看你之前的預算有沒有執(zhí)行好,你花的錢對學科建設有沒有效果。”劉承功說,院長對學科建設的作用,將被大幅放大。
那些長期習慣“吃大鍋飯”的院系,未來將不被看好。“有的院系已經(jīng)產(chǎn)生惰性,他就愿意給自己制定一個伸手就能夠到的目標,連需要踮下腳才能夠到的目標都懶得做。”劉承功說,這種“吃大鍋飯”養(yǎng)成的惰性,對學校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毫無益處。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復旦大學就開始“試水”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但早前的改革,只動了局部,未動全身,因此改革效果不佳,未能繼續(xù)推動。
當時,生命學院一位海歸院長,千方百計爭取到在學科建設方刪掉點兩級管理的機會,但沒過多久,就舉手“投降”了:“用人、用錢都說了不算,拿什么做學科建設?這個管理權還是收回吧。”
后來,復旦大學曾重啟改革,試行經(jīng)費使用權下放。但院系有了財權之后,問題依然接踵而至。因為,盡管財權下放,但其他資源配置仍沿用了老的機制。一名院長當時曾“吐槽”,“有了錢,可以買設備了,然后院系發(fā)現(xiàn)沒有足夠空間放設備;好不容易騰挪出空間,又發(fā)現(xiàn)沒有足夠的研究生資源開展科研……”
這一次,除了財權外,復旦還配套了《復旦大學關于深化校院兩級人事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見》。學院不僅能管錢,還能管人了。只不過,相對于下放財權,放開人事權,復旦走得謹慎些。
較敏感的人事改革將“試點”后再推行
記者了解到,復旦大學此次推出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及人事、財務改革配套措施,僅有90%左右會在全校范圍內(nèi)推行。另有10%左右的改革,僅在部分經(jīng)過嚴格挑選的院系試點推行。
這10%的試點主要集中在人事管理改革方面。
比如“預聘用制”。高校留人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長期聘用教師,另一種是“預聘用”教師。后者需要經(jīng)過數(shù)年鍛煉,才能進入長期聘用的序列。過去,上述兩種類型的人才聘用,都需要經(jīng)過學校人事處審批。
這一審批的時間,在復旦大學,有的可能要長達一個多月。“我們要去查擬聘用人的每一篇論文的出處、名稱、內(nèi)容、發(fā)表刊物等,一一核實。”復旦大學人事處處長錢飚說,有時候,人事處剛剛核實完擬聘用人的信息,人就被其他學校“加5萬元”挖走了,“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們審批嚴格”。
錢飚說,未來,復旦在“預聘用制”方面會有所突破,“只要學院自己覺得好,核實后沒問題,我們(人事處)就負責備案,不再審批”。這么做的一個好處是,學院可以自行決定留誰、不留誰,而人事處也可以從審批職能過渡到服務職能,“負責給應聘者辦入職就行”。
但每隔3年,人事處會給各個學院一個大致符合學院規(guī)模要求的用人指標,以控制學校整體的人力資源平衡,“3年給你一定指標,你可以根據(jù)學院的學科規(guī)劃,自行決定哪些人預聘用”。
此外,劉承功透露,還有一個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可能將進行:校方給一個“大池子”,這個大池子里的所有人,都按照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標準配備,他們的工資也按照這一標準發(fā)放,“如果你這個學科的目標是要經(jīng)過多少年進世界前20,我們就照世界前20的標準來要求你、來發(fā)工資”。
“大池子”的想法,曾在2013年復旦黨代會報告中被提及,隨后受到輿論追捧,但較終并未執(zhí)行。劉承功說,新的人事改革或?qū)⒅貑⑦@一計劃,“只要進了這個池子,不分老少,不分職稱水平,一視同仁”。
這個“池子”,校外引進人才可以進,校內(nèi)有水平的教師也可以進,“不受現(xiàn)有人事制度的約束”。
復旦大學目前已確定10個左右的院系經(jīng)評估具備承接人事制度改革試點的能力,這些院系占復旦所有院系的40%左右,正式試點名單現(xiàn)仍在醞釀。“(較終試點院系)可能會遠低于這個數(shù)字。”劉承功說,下一步,改革組將“一個一個院系找院里主要領導談,看他們是什么態(tài)度,有沒有能力、有沒有強烈的意愿去推動人事改革”。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