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2015年北京中考語文新增加了9篇古詩文,智康中考語文頻道針對這九篇古詩文篇目都做了一些閱讀題的整理,大家可以點擊相應的文章名稱去閱讀相關的文章:《關雎》、《木蘭辭》、《登幽州臺歌》、《次北固山下》、《黃鶴樓》、《夜雨寄北》、《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南鄉(xiāng)子》(何處望神州)。按照往年的經驗,新增的字詞或者古詩詞都是重點考察的內容,這9篇文章中有一篇是一定會考到的。以下是2015年北京中考語文新增篇目《夜雨寄北》的原文、《夜雨寄北》的譯文、《夜雨寄北》的閱讀題及答案,希望對備戰(zhàn)2015年中考的同學有幫助。
《夜雨寄北》原文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夜雨寄北》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夜雨寄北》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一、《夜雨寄北》閱讀訓練及答案一
。1)文學常識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有“大李杜”之稱,而本詩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則有“小李杜”之稱。(2分)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2分)
、俸萎敼布粑鞔盃T[何當]:_____②卻話巴山夜雨時[卻]:__;[話]:_____
(3)用“/”畫出古詩的朗讀節(jié)拍。(2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對《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2分)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盡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凄冷。
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
D.詩中較后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歷。
。5)《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向往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6)詩人想像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邊剪去燃盡的燭芯,一邊回味這巴山的綿綿夜雨。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心情?(2分)
(7)詩中表達作者渴望團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1分)
。8)簡析詩中“漲”字的妙處。(2分)
《夜雨寄北》閱讀題答案:
。1)李商隱;
。2)①何時能夠②再回敘;
(3)(略);
。4)D;
。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妻子團聚的心情。
。7)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分)
。8)(2分)“漲”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思。“漲”字一詞,用詞準確,富于動態(tài)感。
二、《夜雨寄北》閱讀訓練及答案二
1.“秋”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兩個“期”字,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2.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這首詩寫了哪兩種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夜雨寄北》參考答案
1.點名了季節(jié),同時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相見共語的期盼……
3.全詩表達了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和思鄉(xiāng)之情。
4.時間:分離的現在和會面的將來;空間:詩人獨處的巴山與親人團聚的北方(長安)。
5.李商隱的詩歌藝術成就很高,特別是他的詠史詩和描寫愛情的““無題””詩,影響很大。
6.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的主題:這首愛情詩描寫巴山夜雨景象和詩人對妻子的思念,表達了詩人的孤寂之感和思鄉(xiāng)之情。
7.“何當”體現出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答:體現主人公當時急切回家見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悶、孤寂和內心的相思之苦。
三、《夜雨寄北》閱讀訓練及答案三
1.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作者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的思想感情。后兩句通過設想來日重逢暢談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2.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D)
A.這首七絕情思委婉,清新流暢。詩人以眼前之景預測未來,遙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貫注其中。
B.先進句一問一答,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
C.“何當”為想像希望之詞。對坐西窗,共剪燭花,想像美麗,寫得逼真,揭示出詩人深摯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現作者看重這異鄉(xiāng)奇景,要將它描述給親友聽。
3.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誤的一項是:(B)
A.先進句寫詩人雖日日思歸,卻沒有準確歸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
B.第二句寫想象景象,把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幻想中連綿的夜雨、漲滿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讓未來的歡聚反襯出今夜的愁苦。
D.全詩“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時思“君”的深情。
4.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這首詩像用詩寫的回信,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寫詩人羈旅他鄉(xiāng)對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詩人將自己與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異鄉(xiāng)的夜雨景色貼切地融合在一起,綿綿雨中,更見兩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寫在巴山秋雨之夜,與久別重逢的親人徹夜暢談的歡聚場面。
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回環(huán)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
5、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先進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后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B.一個“漲”字,富于動態(tài)形象,既寫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綿綿深重。
C.后兩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以未來想象中的歡聚許諾友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令人的思緒在現實和想象的時空之間徘徊不已,如此表達思“君”的深情,覺得有點累贅。
6.選出對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有誤的一項:(D)
A.這首七絕情思委婉,清新流暢。詩人以眼前之景預測未來,遙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貫注其中。
B.先進句一問一答,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
C.“何當”為想像希望之詞。對坐西窗,共剪燭花,想像美麗,寫得逼真,揭示出詩人深摯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現作者看重這異鄉(xiāng)奇景,要將它描述給親友聽。
7.對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問一答寫出了詩人歸期臨近時無法抑制的激動心情。
B.“巴山夜雨漲秋池。”寫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漲滿秋池之景,作者沒說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顯現。
C.“何當共剪西窗燭,”中“何當”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中引發(fā)而來,“共剪”是對未來歡樂的憧憬。
D.“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了的談話材料。
8.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誤的一項是(B)
A.先進句寫詩人雖日日思歸,卻沒有準確歸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
B.第二句寫想象景象,把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幻想中連綿的夜雨、漲滿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讓未來的歡聚反襯出今夜的愁苦。
D.全詩“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時思“君”的深情。
9.從寫法的角度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的表達效果。
這句采用對比的寫法,將“問歸期”的滿懷希望與“未有期”的無限失望相對照,突出的表現了思念無邊的沉重和悲愴。
10.“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漲”字的應用有什么好處?
“漲”字與“夜雨”“秋池”相照應,表面上即景點題,實則說明了淅淅瀝瀝的秋風使池水都漲滿了。巧妙暗示了詩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時間之長。這一精細而又富于生活實感的畫面調動了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
11.想象一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所描繪的場景,并寫下來。
詩人和思念的人在長久的分離后終于得以團聚,相談甚歡,直至秉燭,他們談論些什么呢?原來談論的就是現在彼此思念的情狀。
12.結合詩境體會“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一虛寫的妙處。
答:這兩句是想象兩人相逢后暢談的景象,以相見的歡樂來襯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轉化為重聚的希冀,更顯得思念情深。
四、《夜雨寄北》閱讀訓練及答案四
1.詩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節(jié)外,還起什么作用?
2.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內容,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是什么?
3.這首七言絕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感情的?
4.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guī),“期”的兩次出現,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復使用,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夜雨寄北》答案:
1.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表達思念親友,渴望團聚的感情。
3.詩的前兩句寫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后兩句表達了對于未來與親人團聚的歡樂的憧憬。就空間而言,詩中巴山、西窗、巴往復對照;就時間而言,詩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對比,詩人跨越了時空的限制,用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
4.“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優(yōu)秀結合。
更多關于2015北京中考語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