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伴隨著2013年小機靈數學邀請賽、思維100評測決賽紛紛落下帷幕,智康1對1的張駿老師所帶學員均取得了較為優(yōu)秀的成績,總計8名學員在兩項全國數學邀請診斷中斬獲獎項,其中一名學員更是以雙料一等獎獨占鰲頭,小編為此專門采訪了張駿老師,下面來看一看這個雙料一等獎是如何打造的:
我的課程設計
就內容而言,我的講義編寫很精簡,二十六講講義,基礎、提高各占一半。目的是以較短的時間讓孩子對整個小學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有所了解,且達到各類全國數學邀請診斷以及小學基本要求。有人也許要質疑,這么點內容夠嗎?完全夠了。很多老師喜歡把小學數學問題講得很細,分成多少多少板塊,每個板塊又分成多少多少內容,這樣做,課時拉得太長,甚至可能導致就要全國數學邀請診斷了,課還沒有上完。因而我只選擇工具類的知識(例如:速算巧算、等差數列、分數等)以及思想、方法類的知識(例如:加乘原理、設而不求、移多補少、極端法等)作為授課的內容。因為有了工具、有了方法,孩子就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各類小學數學問題。而騰出來的時間則可以用來進行足量的綜合訓練。待在綜合訓練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再一一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即可。事實證明,在有了一定的小學數學基礎的條件下,將重心放在綜合訓練的孩子比按部就班一講講學習的孩子,在全國數學邀請診斷中,有明顯的優(yōu)勢。
對學員的要求
首先,必須做好復習工作。對于上課講過的例題要能做到復述;對于做錯的功課要進行整理,較好是有錯題本;對于復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的知識點或題目,及時以短彩信、電話、郵件等形式向我詢問。其次,要肯花時間。每周除去上課,不少于4至5個小時用于小學數學的學習。第三,時間要花在點子上,選擇一兩本較有針對性的輔導書(一般我會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推薦)認認真真“啃”下來,不在多,在精。小學數學的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個磨練小孩意志的過程。
家長的配合
家長需要做什么?有人認為,盯緊小孩的學習是關鍵。而我認為這只是一小部分。我時常對家長說,我很擔憂這些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因為太多的小學數學學習除了鍛煉思維外,也會產生諸如偏激等副作用,讓孩子的思維少有化,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就是壞,陷入二元論。“君子不器”,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一個大寫的“人”。因而我鼓勵家長盡量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孩子喜歡運動的,多運動;喜歡樂器的,多陶冶陶冶情操;抽個時間去聽聽《論語》、《孟子》也是好的。只有孩子的心智得到正常的發(fā)展,才能正視小學數學的學習,才有勇氣坦然面對學習中的失敗,才有淡然的心態(tài)迎接成功,才能積極、堅強地面對今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
以上是我指導孩子小學數學邀請賽的一點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更多成功案例分享:
[全國數學邀請診斷成功案例]如何在中環(huán)和小機靈中取得好成績 |
[全國數學邀請診斷成功案例]學員的成功就是我較大的喜悅 |
[全國數學邀請診斷成功案例]全國數學邀請診斷教學一二三 |
小一至小五年級期末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