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與開頭一樣,結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題鮮明,角度新穎的文章,讀到較后,卻被一個不妙的結尾掃了興,豈不可惜!結尾除了要服務于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外,還得受“開頭”的制約,這樣說來,結尾就更難寫了。人們稱好的文章的結尾為“豹尾”,從中考作文來看,雖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結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結尾簡練、生動、恰到好處。一般說來,同學們的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畫蛇添足。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幾句,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②空喊口號。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大喊著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喊,這種結尾大煞主題。③拖泥帶水。結尾意思已經明了,卻遲遲不肯收尾,沖突了文章的主題。下面介紹幾種作文結尾方法:
1、祝愿法
文章的結尾,表達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的結尾:“愿母親在地下安息!”就是這樣。
2、評議法
記敘文結尾,篇末往往有個簡短的評議或評述。例如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就有這樣的結尾: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潮湃的優(yōu)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3、扣題法
文章的結句與標題呼應相扣,例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的結尾,就用了這樣手法。請看: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4、道具法
文章始終貫穿著某一件事物,并以這件事物作為故事的終結。例如江耀輝的《紅軍鞋》:
“幸好除了子彈打的那個洞以外,別處還沒有破,我趕忙把它脫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這個結尾就以貫穿文章始終的紅軍鞋作為故事的終結。
5、終結法
文章的結尾,把故事的終結交代給讀者,以此來作為故事的結尾。如羅廣斌、劉德彬、楊益京三人寫的《挺進報》的結尾就是這樣:
“革命同志以無比的機智戰(zhàn)勝了敵人,保全了黨組織。”這個結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終結。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結尾,作者毫不掩飾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內心感情直接寫出來。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記》就是這樣結尾的:
“朋友,天山的豐美景物何止這些,天山綿延幾千里,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奇麗的美景,你要我說可真說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臨行前別忘了通知我一聲,也許我能給你當一個不很出色的向導。不過當向導在我只是一個漂亮的借口,其實我私心里很想找個機會去重游天山。”這個結尾就表達了作者的希望。
7、烘托法
結尾把環(huán)境氣氛加以烘托,給人更強烈更深刻的印象。如楊沫的《堅強的戰(zhàn)士》就是這樣結尾的:
聲音開始是林紅一個人的,以后變成幾個人的,再以后變成幾十個、幾百個人的了。這口號聲越來越洪大,越壯烈,越激昂,好象整個宇宙充滿了這高亢的呼聲。
8、推測法
文章結尾時,對文中所寫的人和物想作個交代,但又沒有確鑿根據,或者就是為了制造一種懸念,于是就用了推測法。例如《孔乙己》的結尾:
“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句子的“大約”二字即說明是推測了。
9、對比法
結尾時,把人物或事件的幾個方面進行對比,使之更加鮮明突出。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的結尾:
“你的忠實的朋友——從前是個正派人,可是現(xiàn)在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舞弊分子詭訛詐相關人士的馬克·吐溫。”
10、繪景法
以描寫景物作為結尾。如杜鵬程的《夜走靈官峽》:風,更猛了。雪,更大了。
智康教育:優(yōu)秀的N對一個性化輔導、口碑好的家教品牌,提供小學數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等全科家教輔導,滿足小學、小學、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類人群課外補習需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