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舊站備份 > 正文
內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

2008-11-25 17:15:28  來源:錢榮寶

        一個人的一生所受到的教育應該是綜合的、全方位的,應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家庭教育是這個系統(tǒng)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是孩子的先進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先進任老師。一個人一生中的所有“先進”都應該是從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

        一個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孩子做人起點的高低,也為孩子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礎。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重要的是家長的道德素養(yǎng)高),孩子從小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在體能、智能、品德、行為等方面發(fā)展較好,那么教師在學校進行教育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斧正和矯治,而且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父母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潛移默化的影響常常是無聲勝有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它將直接影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敗。因此,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學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助力和鞏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說家長的行為習慣薄弱,就會大大削弱和抵消學校教育,使學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教育的職能作用。具了解某校一位女生由于早戀不思學習,行為習慣很差。學校請家長到校協商教育對策,這位家長不但不積極配合反而出言不遜,“你們這些老師吃飽了沒事干,你教她學習就行了,管她談戀愛干嗎!笨上,這樣的結果對其子女的教育十分不利。筆者多年從事教育工作,對此有深切的感受。發(fā)現有不少孩子之所以學習習慣差,成績低,其主要原因不是智商差,而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導致心理不健康、行為習慣差所致。

        案例一:小 Z,很小時父母離異,他則判歸父親撫養(yǎng)。而父親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人,于是他就游離于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之間。常此以往他養(yǎng)成了自由散慢、愛說假話、不愛學習的壞毛病。該上初中了,母親發(fā)現問題大了,才把他爭取到自己身邊并送到我校,在我班上我費了不知多少心血,雖有所改變但有時還是反復無常。

        案例二:小W,椐家長講小學三年級以前是個很乖的孩子,學習習慣也較好,由于家長忙于國內外的生意,只好將他送往外婆家,由于缺乏嚴格且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各種壞毛病在他身上日積月累,到小學畢業(yè)時父親著急了,才慕我校管理嚴格之名將他送入我校。剛到班上時連常見的漢字都不會寫,做功課常用代替漢字,行為習慣也非常之差。經過一年多的苦心教育雖有所改變但還是班上的老大難。

        案例三:小F,家長是生意人,文化素質不高,自從小F偷看了父母未藏好的黃色碟片后便著了迷,整天想著男人和女人的事情,晚上睡不著白天打瞌睡。精神不振,學習成績日見下滑。

        案例四:小X,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四歲時隨爺爺奶奶生活,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自主意識,獨立能力都很強,但是我行我素,大大咧咧,做事馬虎,隨意性也強,缺少細心,同樣學習成績也很不穩(wěn)定。

        案例五:小C,初一下半年轉入我校,因不能很快適應我校的嚴格管理,經常違反校紀校規(guī),其母不但不能積極配合學校反而對孩子百般依從。學校不讓帶零食她給孩子偷偷送零食,學校不讓帶通訊工具她給孩子帶手機。使該同學對學校的管理制度產生了抵觸情緒,品行和學習都日見下滑。

        分析以上案例,不難發(fā)現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大體可有以下幾種:一、單親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對孩子過分的嬌慣、寵愛(溺愛)、或者憐憫,往往會使孩子形成各種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如性格內向、恐懼、悲傷、焦慮、冷漠、孤獨、固執(zhí)等。要么仇狠一切,要么一切都無所謂。對生活缺乏信心或對一切都不負責任。二、家長忙于工作或生意,對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或是托于老一輩代管或是放任自流。這里還有一個案例:小B,從小學到初一各方面都非常優(yōu)秀,聰明乖巧。正當初二——人成長過程中的“非常時期”(這個時期是青少年變形性較大的時期),爸爸因工作需要調往幾千里之外,失去了對他的面對面的教育管理。媽媽又忽視了這一點(認為孩子一貫很好不會變壞),在一些不良少年的引誘下很快便混跡于其中,險些誤入歧途。爸爸發(fā)現后又把他帶到身邊,教育引導,終成正果。三、有些家長素質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學習,眼里盯著的也是孩子的學習,可自己言談舉止帶給孩子的卻都是些不健康的東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長做人、心理健康比學習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學校(教師)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對孩子的溺愛或是由于對老師的不信任。四、還有的家庭,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要求太苛刻,使孩子經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壓力下學習生活。久而久之,必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

        家庭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更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盡管學校的功能就是專門培養(yǎng)人,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及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通用的,學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則可以彌補學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比如學校教育是群體教育,家庭教育是個體教育。盡管我們現在搞小班制,抓個性化教育,抓個別輔導(包括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想方設法因材施教。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只能首先面對全體抓共性的東西,然后從一些比較突出的個別問題入手進行個性化教育,(當然,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盡較大的努力去做好它)。 而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居多,父母面對的是一兩個孩子,在父母面前孩子一般是無拘無束的,父母比老師更了解孩子。父母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教育更有利,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發(fā)現并發(fā)展孩子某方面的特長等。每一個家庭、沒一位父母都應充分發(fā)揮這種優(yōu)勢,注重家庭教育,加強家校溝通(家校雙方都要主動)。家庭作為“教育系統(tǒng)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家長一定要增強家庭教育的主動意識,決不能只生不教或只生不養(yǎng)。要主動配合學校(教師)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使學校教育更趨完善,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真正的學會做人,學會讀書,身、心、品、智全面健康地成長。[!--empirenews.page--]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系
側邊圖-1對1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