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人教版第六套教材。人教社供圖
67家出版社出版的175套教科書,學?梢噪S便挑選適合自己的。
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時,擁有一本教科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些孩子參加文革后的較早高考(Q吧),即因為沒有合適的教科書而落榜。
那時僅有的教科書中,孔子以反動思想家的面目出現(xiàn)。
文革結(jié)束后,國家專門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班子重新編寫教科書。如今,在中國古代史中,孔子成為了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30年中,教科書幾經(jīng)嬗變,如今正進入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沒有課本的日子
1977年的冬天,高三孩子于紅艷和姐姐抱頭痛哭。姐姐一邊哭一邊指著書架上的一堆“課本”告誡于紅艷:“這些東西根本沒用!”
在文革后的較早高考中,姐姐落榜了。為了幫助女兒復習,于紅艷的父親托人四處收集了幾乎各科的教科書。
這些由各地“革委會”自定自編的課程和教科書,封面上無一例外都是革命的“較高指示”,無論是數(shù)理化還是文史地,大段語錄和套話均占據(jù)了正文的大部分,真正的學科內(nèi)容非常少。
在于紅艷的印象中,物理教科書被簡化成了“三機一泵”(拖拉機、柴油機、電動機、水泵),生物教科書則簡化成了“三大作物(稻、麥、棉)一頭豬”。
姐姐放棄了繼續(xù)參加高考,頂班進入縣城的造紙廠當了一名工人。這對于紅艷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上大學同樣也是她的夢想。
較終,還是于紅艷的老師翻出了自己上世紀50年代末上大學時的書本,從中摘抄了一些要點,用蠟紙密密麻麻地刻了幾頁“復習提綱”,權(quán)當教科書。更多的內(nèi)容,老師會板書在黑板上,于紅艷和同學的課余時間,就是在不停地“抄書”。
憑著刻印和手抄的“教科書”,于紅艷在1978年的高考中,考取了江西師范學院歷史系。
進入大學后,于紅艷用自己先進個月的師范生補貼,在大學的書店里一口氣買了20多本教科書,寄給自己的高中老師和落榜同學。
當時,距離于紅艷較近的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出版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這套教科書文革后不久就被停止使用。
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全國的中小孩子都遭遇著和于紅艷一樣的尷尬,沒有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教科書。
編寫新教科書
于紅艷并不知道,在她為教科書發(fā)愁的時候,一個由200多名相關(guān)人士學者參加的“全國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會議”正在進行。這實際是一個編教科書的臨時集體,承擔著1978年版國家統(tǒng)編十年制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研制、編寫及出版。
年近不惑的王宏志被從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組征調(diào)回這個集體。1961年她從北大歷史系畢業(yè)后就被分配到人教社,編寫了文革前的歷史教材,主要編寫小學中國古代史部分。文革期間,一直承擔中小學教科書編寫、出版的人教社一度被撤銷建制,數(shù)百名編輯星散到全國各地,王宏志在下放數(shù)年后回到北京。
這是鄧小平1977年復出主持工作后,首抓的先進批重大事項——要重視中小學教育,“關(guān)鍵是教材”。他要求教育部盡快組織人力編出一套統(tǒng)一的中小學教科書,從1978年秋季起供應全國,助力“課前到書,人手一冊”。
中組部一紙調(diào)令,包括王宏志在內(nèi)的人教社原有教材編輯人員很快被從全國各地召回北京,并又從全國18個省市區(qū)的大中小學借調(diào)了大批骨干學者和優(yōu)秀教師。由于人員眾多,且人教社原有辦公樓被占用,鄧小平直接批示將西苑賓館的一棟樓特批作為辦公地點。
王宏志和一批在北京的相關(guān)人士學者率先進駐西苑賓館9號樓,此后的一段時間,陸續(xù)有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加入。
眾人很快就忙碌起來。一批編輯人員被分派到13個城市,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制定、編寫工作展開調(diào)研。教育部也特聘了45名各學科的相關(guān)人士作為顧問,包括蘇步青、周培源、葉圣陶、呂叔湘等等。
編輯們很快遇到了問題。由于文革的影響,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瀕臨癱瘓多年,尤其在自然學科領(lǐng)域,一經(jīng)恢復,應該選擇什么內(nèi)容進入教材,沿襲60年代初老版教科書的知識體系,還是選擇新知識?對于新知識的獲取和判定也無從下手。
鄧小平再次拍板:“要引進外國教材,吸收有益的東西。”并且從緊張的國家外匯儲備中撥出10萬美元?睿屛覈v美國、英國、聯(lián)邦德國、法國、日本等使領(lǐng)館,協(xié)助選購一大批各國較新的中小學教科書,并盡快空運回國。
這些“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毒草”,讓編輯們目瞪口呆——近30年的中西隔閡,我們已經(jīng)被世界較前沿的文明成就拉開了這么長的距離。
數(shù)學編輯發(fā)現(xiàn),西方國家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jīng)在中學教材中引入微積分和概率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而生物編輯則在美英等國的高中生物教材中,看到從“分子水平”闡述生命活動本質(zhì)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這些內(nèi)容,在當時國內(nèi)的大學專業(yè)教材中,也不常見。
編輯們開始補課,并將這些散發(fā)著新鮮味道的知識,小心地移植到自己即將出版的新編教科書中。
此時的“教材編寫工作會議”,已從西苑飯店搬到了香山飯店的中式瓦房。仍是每人一張床加一張桌子,人教社的圖書館幾乎搬到了香山腳下。王宏志等人教社的老員工還把家里的大量藏書帶來,每天幾乎都在翻書查資料寫教材。
1978年秋天,小學、初中和高中起始年級新生,如期拿到了人教版新書。直到1980年,各學科各年級的教科書全部出齊。
孔子地位的轉(zhuǎn)變
寫好的課文會在小組中傳閱,并以會議的形式進行討論。王宏志所在的歷史組由人教社資深相關(guān)人士蘇壽桐帶隊,有16個人。
“落筆之前的總體編寫原則,就無法形成統(tǒng)一意見。討論來討論去,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沒法解決,需要請示。”王宏志說,原本歷史學界的很多定論在文革期間被“極左”思潮弄得很混亂,大家覺得很多文革期間的用詞都無法使用,需要中央高層統(tǒng)一意識。
針對儒法斗爭、農(nóng)民起義和農(nóng)民戰(zhàn)爭內(nèi)部的路線、歷史教材的下限等六大問題,歷史組反復醞釀討論,較終將自己的看法綜合,起草了一份名為《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教材中幾個原則性問題如何處理的初步意見》,呈遞中央審查。鄧小平批示“原則同意”,這才定下了很長一段時間歷史教科書編寫的基本準則。
在很多具體歷史問題上,歷史組成員都存在爭議。王宏志就對當時朝代章節(jié)的劃分持不同意見,她認為秦漢應該作為單獨的章節(jié),與戰(zhàn)國分割開!暗沂抢锩孑^年輕的編輯,那些老師堅持己見,我資歷太淺,插不上話!蓖鹾曛拘χ鴶偭藬偸。
“畢竟文革那么多年,一直受‘極左’的思潮影響,當時大家還是小心謹慎的。”王宏志說,并不是所有的歷史都一下子扳了過來,孔子的情況就是如此。
只有經(jīng)歷過文革的人,才明白“批林批孔”的浪潮是多么的洶涌,“孔老二”的名聲有多臭。1974年北京市小學常識課本,就直接將《反孔和尊孔斗爭的故事》作為歷史教材。
1978年3月先進版、6月先進次印刷的教材中,對于孔子一章的標題仍然是“孔子的反動思想”。正文中提到“他提出了一套挽救正在崩潰的奴隸制的反動主張,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孔子的反動思想,后來被統(tǒng)治階級改造和利用,成為維護封建制度和統(tǒng)治人民的精神工具。”當時歷史組內(nèi)部就產(chǎn)生了激烈的碰撞,不少人提出應該對孔子有更加客觀的評價。
僅僅9個月后再次印刷的教材中,標題已變?yōu)椤八枷爰、教育家孔子”,不過在肯定孔子的同時,特別強調(diào)他維護等級制度,表述并沒有質(zhì)的變化:“孔子的思想,后來被統(tǒng)治階級改造和利用,成為維護封建制度和統(tǒng)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1986年版中,對孔子思想“精神工具”的提法也被取消,表述為:“他的學說后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
2001年版中,標題變?yōu)椤按笏枷爰摇⒋蠼逃铱鬃印,對他給予充分肯定:“后來,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
這一系列的改變,緣于時代的進步和人們歷史觀念的改變。不再需要中央高層特意“打招呼”,王宏志等人也不必再屢次向上請示!八枷朐介_放,改革開放越深入,我們對于很多事情的認識才更全面,評價也更客觀。”90年代已經(jīng)從人教社副總編位置退下來的王宏志說。
愛情詩進入教材
于紅艷1982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回家鄉(xiāng)江西上饒,在一所市重點中學當歷史老師。頭幾次登上講臺,讓她自信心很受挫。因為她覺得手中的這本教材很難,自己沒把握了解透徹,更不用說教孩子了。有前輩安慰她說,不只你一個人覺得難,很多老師尤其是理科老師都有這樣的反映。
這一時期,人教社陸續(xù)收到各地的反饋,表示78版十年制的教材內(nèi)容過多過深,老師們吃不消。
“我們有些低估了文革十年對師資力量和基層教育設施的摧殘,而且,編輯們太想把更多更新的知識傳授給孩子了!币晃蝗私躺缜叭晤I(lǐng)導總結(jié)說。之后,教育部采取了改變學制、精簡內(nèi)容等多種措施,出版社也對教科書進行了多次修訂和改變,以緩解這種狀況。
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隨之教育部頒布了新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人教社開始編寫醞釀已久的“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希望編寫一套難度適中,適用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大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孩子的全新教科書。這套書的顯著特點是從32開的小本變成了16開的大本,同
時增加了大量的插圖,生物、歷史、地理等科目采用了彩色或雙色印刷?粗推亮嗽S多。
這套教科書貫穿了整個90年代,幾乎所有“80后”都使用這個教材。今天,這些“80后”逐漸進入社會成為時尚文化的主流,“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中的一些特色被追捧。高中語文教科書收錄的《致橡樹》,來自于現(xiàn)代詩人舒婷。這首現(xiàn)代愛情詩歌進入中學語文教科書,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討論。
人教社中學語文室的編審莊文中還記得當時的爭議,甚至在他力主選用該詩時,就有同為編審的同事表達了擔憂!拔揖蛯λ麄冋f,改革開放嘛,試驗了再說。結(jié)果,教學效果很好,師生都喜歡。”莊文中說,當時的語文教科書里并不缺乏愛情題材,比如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古代的《孔雀東南飛》,但都是愛情悲劇,應該有一篇意象鮮活、更具人性化的現(xiàn)代愛情作品。
讓莊文中高興的是,當時河南一所中學,語文教師在講述《致橡樹》時,還引導孩子自己創(chuàng)作有關(guān)愛情的作品,并將這些作品寄給了舒婷。舒婷特意給他們回信,讓師生都非常興奮。
“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引導他們學習優(yōu)美的愛情詩,高雅一點,總比唱‘愛死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好多了吧!鼻f文中贊成引入文學性強的作品進入中學語文殿堂,比如金庸小說、先鋒派文學等,在選讀教材中供孩子閱讀,以激發(fā)孩子對文學、情感的多元感知。
2000年春天,江澤民特地調(diào)閱了人教社出版的中學歷史、地理教科書。隨后,他指示全國省部級以上領(lǐng)導干部人手一套,加強史地知識的學習。這讓人教社編輯們欣慰和興奮。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標準系列實驗教科書的逐步推廣,2003年之后,這套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教科書淡出歷史舞臺。
教材的百家爭鳴
今天,于紅艷已經(jīng)成為學校歷史教學帶頭人,特殊的經(jīng)歷使她對教科書的發(fā)展保持著關(guān)注。在她看來,現(xiàn)在的歷史書和30年前相比變化太多——較早只要是農(nóng)民起義,就肯定有大量篇幅,現(xiàn)在只剩下陳勝、吳廣以及李自成。
在人教社根據(jù)教育部新制定的《歷史課程標準》所編寫的2001年版中學歷史教科書中,講授抗日戰(zhàn)爭的一課名為“血肉筑長城”,其中的重大變化,即以“全民族的抗戰(zhàn)”的線索統(tǒng)攝全文,取代新中國成立以來一貫的表述方式——“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片面抗戰(zhàn)路線”和“全面抗戰(zhàn)路線”、“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同樣的描述變化還包括洋務運動、義和團等等。
于紅艷甚至不習慣了。多年來對歷史詞匯的學習和積累,讓她有些無所適從。
更讓于紅艷不習慣的,是除了人教社的教材外,其他幾十家出版社也開始出版教材了。
這個改變從1986年初見端倪。人教社編審一體的制度被打破,為了使教材多樣化,以適應全國各地的需求差異,教育部成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統(tǒng)一規(guī)劃和審查教科書。不同出版單位甚至個人都可以根據(jù)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只要通過國家教委的審查,就可出版并流通。
針對中小學教科書,國家和地方還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選用制度改革、限價措施、發(fā)行招標、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等等。
于紅艷傾向教科書實現(xiàn)真正的有序競爭,畢竟競爭有利于全面提高教科書的質(zhì)量,較終孩子受益。當然,她對于歷史教科書的改革還有更多期待。
王宏志、莊文中正打算和人教社的老同事們一起,編寫一部《新中國教材史》,記錄教科書這些年走過的路,以及自己或者更多人,和教科書的故事。